在心理学中, 有一个最核心的观点是: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以及表现的在外部一切行为, 都是由人心灵中的"内在的父母"与"内在的小孩"所决定的. 换句话说, 当一个人意识中"内在的父母"与"内在的小孩"的关系模式确定了, 那么这个人的一生也就被决定了.
这个观点似乎非常的令人震惊, 然而我们生命中每天都在发生的一些事情, 认真的分析一下, 却是很好的支持了这种说法.
在广州日报的心理版上我读到了这样一件事情. 50多岁的刘涛(化名)是一个私企老板,在广州和香港都有产业,两个儿子都在国外留学,表面上看,堪称是事业家庭双丰收。但他最近,却与第二任太太的关系不断发生冲突.
冲突起因令人啼笑皆非。原来,刘涛特别爱养狗,家里有四五只体型各异的宠物狗,从体型很大而又很温顺的牧羊犬,到最小型的吉娃娃狗,刘涛都有收养。不 过,比较特殊的是,尽管很爱养狗,但刘涛家的所有狗都不是买来的,而都是别人不要的狗。要么是朋友家的狗生了狗仔送他,要么是拣来的流浪狗。但刘涛对它们 都是宠爱有加,把它们看成家人一样对待.
最受刘涛和太太宠爱的是一只雌性的小狐狸犬“妙妙”,它是刘涛在去广西游玩时在一个山村发现的。当时养妙妙的是一个山村的孩子,据说是城里的一个女白领不耐烦养狗了送给他的。但妙妙太骄气了,那个孩子的家人觉得自己养不来,于是卖给了刘涛.
妙妙很漂亮,而且特别聪明,有时还会像小女孩一样耍点小脾气,特别招主人的喜爱.
然而,很快妙妙有了争宠的对象。一次,刘涛在广州附近一个农村又拣了一条几个月大的小公狗,它当时很脏很难看,村里的一些男孩子正在折磨它。刘涛看到后,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心疼它,于是把它拣回了家,并起名“虎子”.
把虎子带回家后,刘太就很不喜欢它,并质问丈夫说:“干吗弄这么一条难看的狗回家?”
太太的这句话令刘涛莫名地反感,他一下子发起了脾气,对太太吼道:“怎么了,长得难看就没人要吗!我就要好好养它!”
丑狗受到了他的特殊宠爱
从此以后,刘涛的注意力从妙妙身上转移到了虎子身上,他给它好好洗了个澡,发现它果真是非常难看。更要命的是,虎子原来的主人显然也很忽视它,没有训练过它,结果虎子常在刘涛的豪宅里随地大小便。相比之下,妙妙就非常训练有素了,从不会给主人带来这方面的麻烦。
随地大小便的虎子令刘太特别恼火,她因此数次和丈夫吵架,要丈夫把它丢掉。刘涛坚决反对,并求太太说,请给他三个月时间,他会把虎子训练好。
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,刘涛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虎子身上,而妙妙则被他彻底冷落在一边。虎子的状况也逐渐有了改善,但仍时不时会随地大小便。有一天,刘 太刚把家里清洁干净,虎子就在地板上拉了一滩屎,刘太多日积攒的不满一下子到达顶点,她愤怒地大声呵斥虎子,虎子则吓得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。
看到这种情形,刘涛对太太的情绪也一下子爆发出来,他对着太太吼道:“你懂什么叫感情吗!啊,你只知道以貌取人!你喜欢那条小母狗是吗?她又有什么好!”
刘太也不甘示弱地和丈夫吵起来。结果,失去控制的刘涛拿了根细柳条,抽起妙妙来。不过,只有少数几下抽在妙妙身上,其他都抽在地上。只是,受尽千般宠爱的妙妙哪经过这种阵仗,它一路叫着跑出了家门,从此失去踪影。
后来,刘家花了很多力气都没有找到妙妙,每想起这一点,刘涛就会心如刀绞,责怪自己太凶暴了。同时,他也会责怪太太,说如果没有她起事,他不会动妙妙一个手指头的。
这件事情看起来很蹊跷, 但是若仔细了解一下刘涛的童年生活, 就会从中找到答案, 原来,太太、妙妙和虎子的复杂关系,其实恰恰是刘涛、刘洋和妈妈的关系的模式的完美再现.
刘涛个子矮小且长相一般,而弟弟则高大帅气,从小妈妈就宠爱弟弟而对他非常冷落,他认为这就是相貌导致的结果。从小他就一直想,如果他和弟弟一样帅气,那么 妈妈也会像宠爱弟弟一样宠爱他了。这种想法在他心里根深蒂固,最终形成了他的内在的关系模式,“不管我多么努力,我认为妈妈都不会爱我,因为我长得不好 看,而弟弟长得好看。”
其他人很难理解刘涛的心情。因为,刘涛的事业非常成功,而且两个儿子又那么争气。按说,他的自我价值感应该很高才对,但刘涛的内心深处,其实仍然非常自卑。
他认为自己很难看
刘涛说,恰恰是因为那么自卑,他才拼命工作,目的就是为了不让别人看不起他。不过,这种自卑并非源自贫穷,而是源自爱的匮乏。只要还没有获得充分的爱,他的这种自卑就很难消失。
他内心的这种关系模式,充分展现在了他自己的家中。他回忆说,看到虎子的那一刻,他难过得不行,因为他知道,那些孩子就是因为虎子难看才折磨它的,要是他和妙妙一样漂亮,也会和妙妙一样得到万般宠爱的。也就是说,在那一刻,刘涛把自己的“内在的难看的小男孩”投射到了虎子身上,于是和虎子产生了很强的认同感,所以才收养了它,而且那么宠它,这其实是在宠他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受尽冷落的小男孩。
甚至,刘涛对太太的选择,也一样有同样的道理。可能,他就是要选择一个和妈妈有点像的女人,她一样会爱美忌丑。爱上并选择这样的女人做自己最亲密的配偶,也是因为刘涛渴望在这个像妈妈的女人身上,弥补自己童年的缺憾。
正是在童年时期建立起的这种关系模式, 决定着刘涛的一切行为, 甚至决定了他的一生
这个观点似乎非常的令人震惊, 然而我们生命中每天都在发生的一些事情, 认真的分析一下, 却是很好的支持了这种说法.
在广州日报的心理版上我读到了这样一件事情. 50多岁的刘涛(化名)是一个私企老板,在广州和香港都有产业,两个儿子都在国外留学,表面上看,堪称是事业家庭双丰收。但他最近,却与第二任太太的关系不断发生冲突.
冲突起因令人啼笑皆非。原来,刘涛特别爱养狗,家里有四五只体型各异的宠物狗,从体型很大而又很温顺的牧羊犬,到最小型的吉娃娃狗,刘涛都有收养。不 过,比较特殊的是,尽管很爱养狗,但刘涛家的所有狗都不是买来的,而都是别人不要的狗。要么是朋友家的狗生了狗仔送他,要么是拣来的流浪狗。但刘涛对它们 都是宠爱有加,把它们看成家人一样对待.
最受刘涛和太太宠爱的是一只雌性的小狐狸犬“妙妙”,它是刘涛在去广西游玩时在一个山村发现的。当时养妙妙的是一个山村的孩子,据说是城里的一个女白领不耐烦养狗了送给他的。但妙妙太骄气了,那个孩子的家人觉得自己养不来,于是卖给了刘涛.
妙妙很漂亮,而且特别聪明,有时还会像小女孩一样耍点小脾气,特别招主人的喜爱.
然而,很快妙妙有了争宠的对象。一次,刘涛在广州附近一个农村又拣了一条几个月大的小公狗,它当时很脏很难看,村里的一些男孩子正在折磨它。刘涛看到后,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心疼它,于是把它拣回了家,并起名“虎子”.
把虎子带回家后,刘太就很不喜欢它,并质问丈夫说:“干吗弄这么一条难看的狗回家?”
太太的这句话令刘涛莫名地反感,他一下子发起了脾气,对太太吼道:“怎么了,长得难看就没人要吗!我就要好好养它!”
丑狗受到了他的特殊宠爱
从此以后,刘涛的注意力从妙妙身上转移到了虎子身上,他给它好好洗了个澡,发现它果真是非常难看。更要命的是,虎子原来的主人显然也很忽视它,没有训练过它,结果虎子常在刘涛的豪宅里随地大小便。相比之下,妙妙就非常训练有素了,从不会给主人带来这方面的麻烦。
随地大小便的虎子令刘太特别恼火,她因此数次和丈夫吵架,要丈夫把它丢掉。刘涛坚决反对,并求太太说,请给他三个月时间,他会把虎子训练好。
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,刘涛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虎子身上,而妙妙则被他彻底冷落在一边。虎子的状况也逐渐有了改善,但仍时不时会随地大小便。有一天,刘 太刚把家里清洁干净,虎子就在地板上拉了一滩屎,刘太多日积攒的不满一下子到达顶点,她愤怒地大声呵斥虎子,虎子则吓得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。
看到这种情形,刘涛对太太的情绪也一下子爆发出来,他对着太太吼道:“你懂什么叫感情吗!啊,你只知道以貌取人!你喜欢那条小母狗是吗?她又有什么好!”
刘太也不甘示弱地和丈夫吵起来。结果,失去控制的刘涛拿了根细柳条,抽起妙妙来。不过,只有少数几下抽在妙妙身上,其他都抽在地上。只是,受尽千般宠爱的妙妙哪经过这种阵仗,它一路叫着跑出了家门,从此失去踪影。
后来,刘家花了很多力气都没有找到妙妙,每想起这一点,刘涛就会心如刀绞,责怪自己太凶暴了。同时,他也会责怪太太,说如果没有她起事,他不会动妙妙一个手指头的。
这件事情看起来很蹊跷, 但是若仔细了解一下刘涛的童年生活, 就会从中找到答案, 原来,太太、妙妙和虎子的复杂关系,其实恰恰是刘涛、刘洋和妈妈的关系的模式的完美再现.
刘涛个子矮小且长相一般,而弟弟则高大帅气,从小妈妈就宠爱弟弟而对他非常冷落,他认为这就是相貌导致的结果。从小他就一直想,如果他和弟弟一样帅气,那么 妈妈也会像宠爱弟弟一样宠爱他了。这种想法在他心里根深蒂固,最终形成了他的内在的关系模式,“不管我多么努力,我认为妈妈都不会爱我,因为我长得不好 看,而弟弟长得好看。”
其他人很难理解刘涛的心情。因为,刘涛的事业非常成功,而且两个儿子又那么争气。按说,他的自我价值感应该很高才对,但刘涛的内心深处,其实仍然非常自卑。
他认为自己很难看
刘涛说,恰恰是因为那么自卑,他才拼命工作,目的就是为了不让别人看不起他。不过,这种自卑并非源自贫穷,而是源自爱的匮乏。只要还没有获得充分的爱,他的这种自卑就很难消失。
他内心的这种关系模式,充分展现在了他自己的家中。他回忆说,看到虎子的那一刻,他难过得不行,因为他知道,那些孩子就是因为虎子难看才折磨它的,要是他和妙妙一样漂亮,也会和妙妙一样得到万般宠爱的。也就是说,在那一刻,刘涛把自己的“内在的难看的小男孩”投射到了虎子身上,于是和虎子产生了很强的认同感,所以才收养了它,而且那么宠它,这其实是在宠他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受尽冷落的小男孩。
甚至,刘涛对太太的选择,也一样有同样的道理。可能,他就是要选择一个和妈妈有点像的女人,她一样会爱美忌丑。爱上并选择这样的女人做自己最亲密的配偶,也是因为刘涛渴望在这个像妈妈的女人身上,弥补自己童年的缺憾。
正是在童年时期建立起的这种关系模式, 决定着刘涛的一切行为, 甚至决定了他的一生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